
投资兔子洞
一座信息的数字花园
我以为的通识教育中,会有很大一部分对世界各地文化的普及。但其实我们对西方、东方之外的世界了解甚少。如果在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时,我们越来越发现理性、尊重和真诚的沟通的重要性的话,我们理应对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,才有可能减少因为不熟悉、不了解所导致的先入为主的偏见。了解了地球上各种人群的生存环境、历史背景、思维习惯,才可能真正拥有“全球化”的视野——否则也只是“通过英语了解到的的西方化视野”,以西方的历史和价值观为参考系。
在此我尝试用三个维度去解剖对世界文化的解读:
1.历史轴,不同时代的分期
2.人文地理划分:我将世界不同文化圈粗略地分为西方、中西亚、东亚、南亚&东南亚,非洲、美洲和大洋洲文化,七个文化圈。这只能是非常粗略地划分,比如西亚、中东、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概念就各有重叠;而各个地域的故事只有放在一起看才有意义,尤其是欧亚大陆。
3.“文化”属性下的这四个部分:
a. 历史
b. Art – 包括审美,艺术,文字与文学的历史
c. Life
d. Thinking & Knowledge – 人们的思想,包括思维模式,价值观,宗教,哲学,学科发展史(科学,社会科学,国学,其它学问——关键是要理解是写学问和学者产生的历史背景)
想要写成“世界文化概论”,但学识远不能及。想要写成类似进化公园那样充分对话、理解的作品,则更加困难。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一个人做不到的事,一代人也许可以。
目前完成的部分:南亚&东南亚,大洋洲,美洲,非洲,中西亚。